印象•中华•视频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一集 中央大街 上
每一座城市,都承载着一段历史,城市里的每一条街道,都承载着历史的回忆。这里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我国近代城市史中,最突出的中心城市。这里不仅是女真人的肇兴之地,金朝的第一都城——金上京会宁府的所在,到了近代,更是与横跨欧亚大陆的“ 中东铁路”息息相关。这就是哈尔滨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二集 老厨家锅包肉
锅包肉是地道的哈尔滨菜,它也曾是清末时期的官膳菜。这道被清朝政府用来招待外宾和重要官员的主打菜,是怎样走进民间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佳肴呢?让我们走进锅包肉的起源地——老厨家一探究竟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三集 中央大街 中
行走在这全长1400米的大街上,不单异国风情的建筑目不暇接,就连脚下锃亮的石块路也颇为显眼,这些约18厘米长、10厘米宽的花岗岩石块,为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,形状大小如同俄式面包,被称为“面包石”。据说,当时一块“面包石”的价格为一银元,够一个穷人吃一个月的。87万块精巧光亮的面包石铺满整条大街,路铺得这样艺术又奢侈,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四集 华梅西餐厅
在哈尔滨这座极具俄式浪漫的城市,几乎处处可见典雅的欧式建筑,若要提及哈尔滨的美食文化,必然少不了独特的“俄式风味”。华梅西餐厅坐落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中心112号是,被称为是哈尔滨最具浪漫的俄式西餐厅。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,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五集 中央大街 下
街巷是一座城的骨架,奠定了格局与规模,矗立其上的建筑,则是肌理和外衣,是文化的写照,是审美的表达。看懂城市里的特色建筑,也就读懂了这座城的文化脉络。哈尔滨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,都被这条亚洲第一街——中央大街,呈现的淋漓尽致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六集 老太太烧烤
夜幕下的哈尔滨,一些街道由喧嚣变得静谧,一些地方却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聚集地——烧烤店算是其中之一。没有什么比在烧烤桌前与朋友撸上几串更肆意的事儿了,尤其是在房久田的烧烤桌前。三十多年的烤串经验让房久田成为哈尔滨烧烤界的资深“扛把子”,一筐炭火,一盆肉串,在他的手下成为了夜市中的传奇,这样一位豪迈大气的大哥却给烧烤店起了个特别的名字——老太太烧烤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七集 马迭尔宾馆
上世纪初,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与开通,大量欧洲人涌入哈尔滨,一时间,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、交融,并快速形成极具时代特色的地域文化。漫步在中央大街,建筑、服装、音乐、美食,哈尔滨的异国情调,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现。中央大街89号,是一座有着非凡意义的建筑,它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;它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;它是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典型代表;它就是用“现代主义”命名的马迭尔宾馆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八集 马迭尔冰棍
冰城哈尔滨,虽地处北纬44度,夏日亦是烈阳高照。聪明的哈尔滨人,不仅懂得如何将冰雕琢成精美的工艺品,更善于用冰制造消暑利器。一块鹅黄色方正的雪糕,化到嘴里,绵软顺滑、奶味浓郁、甜而不腻、冰中带香,成就了哈尔滨人最为骄傲的消夏冰品——马迭尔冰棍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九集 中华巴洛克
说起哈尔滨的城市发展,中东铁路的修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这条横跨亚欧大陆中部的钢铁巨龙,使哈尔滨迅速发展为国际化都市,并以铁道为界,将哈尔滨城分为“道里”和“道外”。感受过道里中央大街上浓郁的异国风情,现在,让我们穿越铁道,走进这片只存在于老哈尔滨人记忆里的老道外,寻找曾经的老哈尔滨味道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集 李氏熏酱砂锅
东北地理位置优越,坐拥山岭平原江河海洋等多样地形,再加上冬季气候严寒,肉食必然成为了东北人餐桌上的主角,为了方便储存,各种各样的肉被做成熏酱熟食,而这生存之道却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成为每个东北人的生命之光。哈尔滨熏酱馆有上百家,其中一家位于老道外“中华巴洛克”街道上的老店,是许多位熏酱爱好者的心头爱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一集 果戈里大街
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曾写过,“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,至少在彼得堡是如此。这条街道流光溢彩——真是咱们的首都之花。我知道,住在彼得堡的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,无论是谁都是宁肯要涅瓦大街,而不稀罕人世上的金银财宝。”正因为果戈里对涅瓦大街满含深情的描写,哈尔滨才将一条充满俄式风情的大街,以果戈里的名字命名——果戈里大街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二集 哈尔滨记忆
坐落于哈尔滨大街的哈尔滨记忆餐厅集合了当地的各类菜品小吃,复古的装潢将人一下带入到上世纪的哈尔滨。舌尖上的哈尔滨记忆,按理说应该是肉香四溢的,但今天我们来解解腻,在这里寻找哈尔滨的甜口美味——雪绵豆沙和酥黄菜。相较于其他东北菜的粗狂,它们就相较来说小清新多了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三集 中东铁路桥
哈尔滨,依松花江而生,宽阔的江面,承载了哈尔滨人对这座城市浓厚的情感记忆,也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革。每每跟哈尔滨人说起松花江,都会提到一座重要的地标建筑——中东铁路桥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四集 秋林大列巴
凡是来过哈尔滨的人都知道,这里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特产——大列巴。这如锅盖一般大的面包,被称作哈尔滨三大怪之一,大列巴的外皮焦脆,内瓤松软,香味独特,标准直径在23-26厘米之间,厚度至少要16厘米,一个重量就能达到5斤。我们走入秋林大列巴的生产制作厂,探寻大面包制作的奥秘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十五集 哈尔滨大剧院
2021年,一部舞蹈家沈伟与建筑师马岩松跨界合作的艺术短片火出了圈儿,舞蹈家夸张但不失自然的形体,感知并回应着建筑的艺术语言,人体如光线一般在空间流动,赋予短片神秘、隐喻的气质,引人遐想、神往。短片中的建筑就是被世界最受欢迎的权威建筑网站ArchDaily评选为“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”之“最佳文化类建筑”的哈尔滨大剧院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十六集 尹胖子油炸糕
如果说夜间的美味是一天疲惫后的抚慰,那么清晨的第一口早餐就是开启生活的钥匙。清晨六点,哈尔滨红专街早市就排起了长队。“尹胖子油炸糕 ”已经摆摊四十余年,尽管如此,哈尔滨人民从来没有吃厌过尹大爷的油炸糕,排队是吃上油炸糕的必经过程。摊车前,每天都有人牵着孩子的小手,排队来买 “小时候的油炸糕”你可别小看这台两米见方的老摊车,这儿的清晨永远都排着长队。 过去近40年间,它跟随主人尹文华“闯荡”了哈尔滨各大市场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十七集 哈尔滨太阳岛
这里是被联合国友好理事会授予的“联合国生态示范岛屿”,这里是被建设部授予的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,这里是拥有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”“国家水利景区”“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等荣誉称号的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——哈尔滨太阳岛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八集 兰棱杀猪菜
在东北,一道杀猪菜名扬四海香,地道的杀猪菜是东北菜的神韵和精髓,犹如东北饮食文化的一面旗帜,在食客心间摇曳犹如一朵怒放的鲜花,在舌尖上绽放。杀猪菜,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菜,也是每个东北人一年到头最挂念的一餐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十九集 萧红故居
哈尔滨,依松花江而生,宽阔的江面见证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波澜的成长与发展。这是松花江在哈尔滨江段最大的支流,自小兴安岭发源,历经523公里,至呼兰区的松花江北岸注入,被称为呼兰河。呼兰历史悠久,清雍正十二年,设立呼兰城,后历经府、县,至2004年撤县建区,呼兰至今已有近900年的设置历史了。上世纪四十年代,一部《呼兰河传》火遍全国,茅盾作序评价“它是一篇叙事诗,一幅多彩的风土画,一串凄婉的歌谣。”这部书的作者便是“民国四大才女”之一的萧红。
《寻味中华·哈尔滨篇》第二十集 老都一处
饺子不仅仅是一种年节美食,更是成为国人日常餐桌上的常见美食,在各地呈现百花斗艳之态。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,因各地饮食文化的底蕴不同,也造就了饺子味道和形状的差异,但是饺子的美味却是毋庸置疑的,它牢牢地抓住了中国吃货们的心。老都一处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十三道街,这是一家1929年开办的水饺店,哈尔滨三鲜饺子说它第二,无人敢称第一,有天下一品之美誉。